海南大学将思政课堂搬进老兵家中 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
7月11日上午,海南大学师生走进抗美援朝老兵朱荣衢家中,聆听他在战火中运输物资、抢救伤员的故事。
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7月11日上午,海南大学师生走进抗美援朝老兵朱荣衢家中,聆听他在战火中运输物资、抢救伤员的故事。这场别开生面的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让青年学子在老兵的记忆长河中触摸历史温度,将保家卫国的精神火种播撒进心中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在海南师范大学家属区,90余岁的朱荣衢老人向师生们展示了珍藏的老照片,图片中老人身穿军装,目光坚定<span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32px; text-wrap: wrap;">,</span>眼神中充满着力量,这一张张老照片,沉淀着光辉岁月的故事。“那会儿我们没有先进装备,全靠肩挑手推把弹药、粮食送上去,伤员下来也得靠人抬。”老人回忆,即便在敌军飞机轰炸的间隙,运输连战士仍冒着枪林弹雨穿梭在山路间,“心里只有一个念头:前线不能断了补给!”谈及生死考验,老人眼中闪烁着坚定:“我们这代人把仗打完了,你们才能安心读书。青年要学会‘心理平衡’,困难面前别退缩。”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下午,师生们拜访了老兵李兆和。尽管未曾亲历战场炮火,老人参与朝鲜水利工程与海南松涛水库建设的岁月同样激荡人心。老人抚摸着泛黄的军装照片说:“别看如今的军装褪色,这军装是用命换来的,每当我摸到这个军装,心中总能涌现回忆。”老人还特意向师生们展示了他所获得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。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热火朝天的工地,变的是任务,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。“当年住草棚、喝雪水,哪敢想现在住楼房、用智能手机?”老人笑着勉励同学们:“好日子是干出来的,你们要把国家建设得更强!”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实地,通过老兵口述史让青年直面历史细节。海南大学海德书院党委书记韩胜丁表示,老兵们用生命书写的故事,是最生动的教科书。2023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梁晶晶告诉记者:“以前在课本上读抗美援朝,今天听爷爷们讲亲身经历,才真正懂了什么是英雄——他们不是超人,只是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挺身而出。”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据了解,此次社会实践将持续11天,团队成员将前往海口、三亚、保亭等地走访10位老兵。(海南大学 供稿,通讯员:林怡彤)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