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南西部中心医院血液科妙手仁心助七旬白血病患者闯过“生死关”
​近日,海南西部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收到73岁患者送来的锦旗。
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近日,海南西部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收到了一面写着“仁心仁术,医德高尚”的锦旗。送旗人是73岁的黄奶奶及其家属,以此感谢医护人员从“鬼门关”把她拉了回来。这场跨越生死的救治,不仅见证了医护人员的专业与担当,更彰显了该院在复杂血液病治疗领域的过硬实力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家住儋州市兰洋镇的黄奶奶,1个多月前因发热、浑身乏力等症状就医,被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(一种进展迅速的血液肿瘤)。在完成一个疗程的化疗后,奶奶的身体却亮起了“红灯”——持续发热、胸闷恶心、头晕乏力,连走路都喘得厉害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<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7月30日,奶奶被紧急送到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急诊。检查发现,她血液里的白细胞、红细胞、血小板等关键细胞数量都大幅下降(医学上称为“全血细胞减少”),其中白细胞仅为正常下限的五分之一,血小板不足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。更危险的是,奶奶还合并了肺部感染,心脏也出现了快速房颤(心跳紊乱且过快),随时可能引发血栓或心衰。</span>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“当时奶奶免疫力几乎崩溃,稍微有点感染就可能致命,出血风险也极高。”血液内科医护人员回忆,奶奶的情况就像“走在薄冰上”,每一个并发症都可能是“致命一击”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到底是白血病加重了?还是化疗后身体暂时“罢工”?为了找准病因,血液内科团队立刻组织讨论,与家属充分沟通后,为奶奶安排了骨髓穿刺等详细检查。最终确定,奶奶的症状是化疗后常见的“骨髓抑制”——简单说,就是化疗暂时抑制了骨髓的造血功能,导致血液细胞“减产”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病因明确后,救治方案迅速落地,首先血液科团队第一时间为奶奶输血、输血小板,同时用药物促进血小板生成,全力“补充”血液细胞;针对肺部感染,精准使用抗感染药物,控制炎症扩散;此外,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心内科专家紧急会诊,联手调整用药,纠正房颤、稳定心脏功能,避免心衰加重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“就像打一场‘组合拳’,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。”血液科医护人员表示,奶奶的各项指标每天都在监测中,治疗方案也根据情况随时调整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经过10多天的精心救治,黄奶奶的情况一天天好转:发热退了,胸闷减轻了,走路也不喘了。复查显示,她的白细胞、血小板等指标逐步回升,心脏功能也恢复正常。</p> <p style="text-align: justify; text-indent: 2em;">8月初,奶奶顺利出院时,特意和家属一起制作了锦旗送到血液内科。“没想到能恢复得这么好,是医生护士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奶奶拉着医护人员的手,眼里满是感激。<span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(海南西部中心医院 供稿)</span></p>